科学研究

良渚学科交叉论坛 | 新小鼠遗传学工具揭示肿瘤治疗前景

发布日期:2023-11-28 点击次数:

11月24日,良渚实验室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汪源教授莅临并做精彩的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31127104332.jpg


汪源,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2016年至今)、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四川省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与转化研究青年首席。课题组通过构建创新肿瘤模型,结合单细胞和空间多组学分析,研究恶性脑瘤、淋巴瘤、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发生机制,探索肿瘤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新策略,先后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 Nature Cancer, Cancer Cell, 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分会委员、神经肿瘤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


微信图片_20231128170046.jpg


汪源教授首先强调了前移癌症诊疗的时间窗口的重要性,其将大大提高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这要求我们深入了解癌症发生的早期事件,以便挖掘特异的诊断标志物与有效的早期干预靶点。自发肿瘤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生与演进机制的重要工具。研究人员通常通过将肿瘤发生相关的关键驱动基因突变引入到特定起源细胞中,可以诱导这些细胞癌变,从而模拟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很多最初获得突变的前癌细胞并不会癌变;这其中只有少数的突变细胞在获得新的突变或表观遗传学变异事件才会不可逆转的恶变成肿瘤细胞。理解这些跨越“关键转折点”的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是癌症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也是早诊早治策略可以实现的前提。但是,如何观察、追踪并分离这些突变细胞成为领域里面临的巨大挑战。

汪源教授关注到了p53蛋白,p53蛋白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很低,然而很多肿瘤在癌变的过程中会获得p53突变(称为mutp53)。这些mutp53会在细胞中过度积累,从而被免疫组化等手段检测到。因此,很长时间以来mutp53成为突变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汪源教授之前的工作表明,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mutp53蛋白的高积累可能是胶质瘤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这一前期发现的基础上,课题组最新的工作构建了一系列可以用于指示mutp53蛋白水平的报告基因工具鼠,可通过化学发光或荧光激发的方法捕捉肿瘤发生早期mutp53阳性的细胞。

利用这一系列报告基因工具鼠,汪源教授详细展示了其在检测和纯化包括脑胶质瘤、肉瘤及恶性淋巴瘤早期阶段肿瘤细胞的可能性。同时,以恶性淋巴瘤为研究范式,团队纯化了mutp53阳性细胞并鉴定了其关键信号通路异常,并通过原理论证实验,证明了靶向早期阶段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总体而言,该工作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小鼠遗传学工具,将为研究p53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支持。同时,其关于恶性淋巴瘤早期干预的研究发现,也展示了早期干预治疗肿瘤的巨大潜力。


论坛介绍

良渚学科交叉论坛是良渚实验室倾力打造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已有多位来自医工信不同领域的大咖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良渚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科交叉的科研氛围和环境,集聚优势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催生突破性、引领性科研成果,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力添彩。


微信图片_20231124171451.jpg